按精煤要求定了要進什么硫,什么指數(shù)等的原煤,便可去找煤源,經(jīng)過多級浮沉,把分選密度相近的幾種煤(好比是進三種煤)定下來,三種煤:A煤低硫、B煤高粘結(jié)、C煤高回收,然后再定出它們各進多少噸,A煤1000T,B煤 2000T,C煤3000T。 進煤時人們往往總是先做1.40浮沉,知道它的回收值,作為煤價的依據(jù),但它在入洗時只是個參數(shù),重要的關(guān)鍵在于它們按精煤灰分(比如9%)要求下的那個相鄰相近的分選密度(比如是1.50)通過1.50浮沉和工業(yè)化驗此時的灰分(相近于9%)回收率已知。 A煤 回收60% 灰分9.4% 目的 調(diào)低硫分1.50重液 B煤 回收70% 灰分8.6% 目的 提高粘結(jié) C煤 回收90% 灰分9.0% 目的 取它的數(shù)量 那么,進入精煤的原煤中所含的可利用部分分別為: A煤 1000*60%=600T B煤 2000*70%=1400T 按此回收計算成本肯定準確 C煤 3000*90%=2700T 綜合灰分=(6*9.4+14*8.6+27*9)/(6+14+27)=8.9 有一點要弄清楚:什么高、低硫分開,肥、瘦分開,無此必要,實際生產(chǎn)中0.4的硫和2.4的可同洗,回收90的和回收20的亦可同洗,只求一點分選密度相近。 固然,內(nèi)灰在確定分選密度時可以參考,可有的兩種煤雖然內(nèi)灰不同,但由于中煤成分的變化,最后仍可以通入一機。 最后,如有人愿意共同學習洗煤,不妨先找一些有關(guān)資料,下一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如:可選性曲線的繪制;δ±0.1實際分選密度;數(shù)量效率;錯配物總量;可能偏差;不完善度;選擇性系數(shù)。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