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大頂鐵礦是在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立項上馬的項目,由于當時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進行一期建設。因此,地方政府及礦山領導決定采用社會辦礦的模式進行初期建設,將基建工程、采剝工程、成品礦外運、設備維修、學校、醫(yī)院等一些職能由社會力量辦理,只將選礦加工及產品銷售由該礦自己掌控。形成了獨特的合同采礦模式,現將該模式的應用情況做一簡單的分析介紹。
大頂鐵礦位于廣東省連平、東源和新豐三縣交界的山區(qū),為一大型高溫熱液接觸交代矽卡巖型磁鐵礦床,國家儲委批準的鐵礦石儲量1.039億t,礦石平均TFe品位44.49%。該鐵礦體大部分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礦體傾角平緩,厚度大,埋藏淺,部分礦體裸露地表,非常適宜露天開采。
1988年根據大頂鐵礦的資源特點和開采技術條件,經過多次論證,推薦合理的開采規(guī)模為年產原礦300萬t。當時由于受投資及外部運輸條件制約。決定礦山分期建設,一期建設規(guī)模為年產原礦100萬t的采、選聯合企業(yè),并編制了《大頂鐵礦初步設計》。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