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文章中的例圖請在【資料書籍】頻道中選擇對應的書籍下載
沖擊地壓是煤礦經常發(fā)生的主要災害之一。煤巖沖擊傾向性研究是沖擊地壓機理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沖擊地壓預測預報及防范治理的基礎。世界上有關國家提出了各種鑒別沖擊傾向的指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彈性能量指數(shù)、彈性變形指數(shù)、最大塑性變形速度、含水量指數(shù)、脆性系數(shù)、脆性破壞系數(shù)有效沖擊能指數(shù)、極限能比、極限剛度比、破壞速度指數(shù)、應力應變時間特性指數(shù)及波蘭巖石彈性能指數(shù)等[1]。我國煤炭行業(yè)標準中規(guī)定采用試驗測得的沖擊能量指數(shù)KE、彈性能量指數(shù)WET、動態(tài)破壞時間DT作為煤層沖擊傾向性的分類指標[2]。
山東某礦主采煤層為3下煤,厚度3.70~8.35 m,平均厚7.14 m,開采深度700 m。在回采巷道掘進及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出現(xiàn)了煤炮等沖擊地壓現(xiàn)象,但其強度和頻次尚未對生產有較大影響。隨著采深不斷增加,礦井開采范圍的擴大,發(fā)生沖擊地壓的危險必然增大。為保證安全生產,對主采煤層進行沖擊傾向性試驗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試驗條件
朝陽煤礦3下煤現(xiàn)采采區(qū)為三一采區(qū),為使沖擊傾向性試驗研究更有代表性,分別在3105工作面切眼、3107工作面材料道、3107工作面膠帶道、3109工作面材料道、3109工作面膠帶道共5個地點取樣。放炮崩落大塊煤后立即現(xiàn)場封蠟,以保證與現(xiàn)場有相同的濕度和含水率,然后運抵實驗室,在實驗室內經過切、磨,加工成直徑50mm的圓柱體標準巖石試件。
試驗在MTS巖石電液伺服試驗機上進行,試驗機的精度、剛度都符合煤炭行業(yè)沖擊傾向性試驗要求。根據行業(yè)標準和多年的試驗經驗,采用不同的加載方式和加載速率以測定煤層的沖擊性指標。每個取樣地點的試件均分作3組,每組3個試件,分別進行沖擊性能指標試驗。
2煤層沖擊傾向性試驗
2.1單軸抗壓強度及沖擊能量指數(shù)試驗
煤巖試件的單軸抗壓強度和沖擊能量指數(shù)試驗可以同時進行。根據經驗在MTS上以0.0067mm/s的位移控制速度對試件進行準靜態(tài)加載,可以測得試件的單軸抗壓強度和單軸壓縮下的全應力應變曲線,并進行煤的沖擊能量指數(shù)計算。
值后消耗的變形能。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