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附水,100~110C,全部放出。
(2)結晶水,100~200C,礦物晶格開始破壞和重建,形成新的結構。
。3)沸石水,80~400C,水大量逸出,晶格不被破壞。
。4)層間水,110C,層間距縮小。
。5)結構水,600~1000C,晶體瓦解。
吸附水:存在于礦物的表面或微裂紋間。含量不固定。加熱到110C全部放出。
結晶水:存在于礦物晶格的水。水分子數與礦物其他成分之間有簡單的比例。失水溫度比吸附水高,100~200C。
沸石水:水占據了沸石結構的大的空洞和孔道。含量隨溫度和濕度變化。失水溫度在80~400C。
層間水:層狀硅酸鹽結構層之間的中性水分子。水的含量受交換陽離子的種類和環(huán)境、溫度、濕度的控制。失水溫度110C。
結構水:以離子形式存在于礦物中的水。在晶體結構中數量固定。在600~1000C才能失水。
硅酸鹽的分類:五個亞類(第一、第二……)島狀硅酸鹽、環(huán)狀硅酸鹽、鏈狀硅酸鹽、層狀硅酸鹽、架狀硅酸鹽。
巖石概念:天然產出的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固態(tài)集合體。 巖石分類:巖漿巖(火成巖)、沉積巖(水成巖)、變質巖。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