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坑水的綜合利用和廢水、廢氣的處理
1.鼓勵將礦坑水優(yōu)先利用為生產用水,作為輔助水源加以利用。
在干旱缺水地區(qū),鼓勵將外排礦坑水用于農林灌溉,其水質應達到相應標準要求。
2.宜采取修筑排水溝、引流渠,預先截堵水,防滲漏處理等措施,防止或減少各種水源進入露天采場和地下井巷。
3.宜采取灌漿等工程措施,避免和減少采礦活動破壞地下水均衡系統(tǒng)。
4.研究推廣酸性礦坑廢水、高礦化度礦坑廢水和含氟、錳等特殊污染物礦坑水的高效處理工藝與技術。
5.積極推廣煤礦瓦斯抽放回收利用技術,將其用于發(fā)電、制造炭黑、民用燃料、制造化工產品等。
宜采用安裝除塵裝置,濕式作業(yè),個體防護等措施,防治鑿巖、鏟裝、運輸?shù)炔傻V作業(yè)中的粉塵污染。
廢棄地復墾
1.礦山開采企業(yè)應將廢棄地復墾納入礦山日常生產與管理,提倡采用采(選)礦—排土(尾)—造地—復墾一體化技術。
2.礦山廢棄地復墾應做可墾性試驗,采取最合理的方式進行廢棄地復墾。
對于存在污染的礦山廢棄地,不宜復墾作為農牧業(yè)生產用地;對于可開發(fā)為農牧業(yè)用地的礦山廢棄地,應對其進行全面的監(jiān)測與評估。
3.礦山生產過程中應采取種植植物和覆蓋等復墾措施,對露天坑、廢石場、尾礦庫、矸石山等永久性坡面進行穩(wěn)定化處理,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
廢石場、尾礦庫、矸石山等固廢堆場服務期滿后,應及時封場和復墾,防止水土流失及風蝕揚塵等。
4.鼓勵推廣采用覆巖離層注漿,利用尾礦、廢石充填采空區(qū)等技術,減輕采空區(qū)上覆巖層塌陷。
5.采用生物工程進行廢棄地復墾時,宜對土壤重構、地形、景觀進行優(yōu)化設計,對物種選擇、配置及種植方式進行優(yōu)化。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