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鐵礦石價格談判之際。控制著全球80%鐵礦石資源的采礦業(yè)公司澳大利亞必和必拓,目前正向力拓礦業(yè)公司發(fā)出收購邀約。一旦合并,鐵礦石壟斷將更加集中。
生產規(guī)模全國第三、鐵礦石年需求量達2000萬噸的武鋼,將以怎樣的姿態(tài)面對這場價格風暴呢?
17日,武鋼國貿公司總經理孫文東透露,武鋼16日已與必和必拓簽訂了相關協(xié)議:2007年必和必拓向武鋼直供650萬噸鐵礦石,每噸低于市場價。2008年的供應量與價格正在洽談之中,方案近期落地。
武鋼鍛造鐵礦石供應鏈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預計,明年鐵礦石和煤炭價格繼續(xù)上漲已成事實,2008年—2009年合同價格也會上漲15%左右,加上國際海運價格瘋漲,成本大幅提高成為眾多鋼廠的一塊心病。
搶在國際海運市場大幅漲價之前,武鋼就采取了一系列行動:與外國礦山聯(lián)合采礦,購買澳大利亞FMG鐵礦石工程4.4%初始產量,租賃大型遠洋船舶,通過與運輸企業(yè)簽訂COA(包運合同)合約來鎖定較低的運費,選擇最經濟的運輸路線……
據透露,武鋼目前已鎖定50%進口鐵礦石的海運價格,隨著國外礦山的產能擴大,武鋼將獲得1500萬噸左右的增量份額,到2010年有望達到3000萬噸。
國內鋼企需“內外兼修”
統(tǒng)計表明,我國進口鐵礦石中,約六成來自澳大利亞,約兩成來自巴西,這兩國的出口鐵礦石大部分被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兩家壟斷。寶鋼、武鋼是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鐵礦石使用量最大的國內鋼廠。
武漢大學商學院經濟管理系主任吳先明指出,目前的價格博弈中,中國鋼企存在劣勢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分散,全球化程度低,在國際競爭中較為被動,甚至沒有發(fā)言權”。
他建議,對內對外都要聯(lián)合重組、內外兼修。直接對國外擁有鐵礦石資源的企業(yè)參股控股,是分散全球壟斷的一種方式。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