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實驗結果分析
本次實驗共選取了6種樣品進行了檢測,我們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PO-2和P6-3的兩種進行了具體分析。以PO-2為例,我們肉眼可見它的顏色為灰綠色,變晶結構較粗,呈片麻狀結構。以P6-3為例,其顏色為灰白色,呈粒狀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鏡下觀察呈粗粒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
4實驗討論
首先,我們主要對巖石光學薄片的質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進行討論和分析。因為巖石光學薄片的制作是否符合實驗標準是巖礦鑒定法能否順利完成的首要條件。如果巖石光學薄片的厚度達不到標準,就會對偏光顯微鏡的干涉色觀察造成干擾,直接影響實驗結果的判斷。其次,對偏光顯微鏡儀器條件影響實驗結果進行討論。這一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1)偏光顯微鏡物鏡的檔次影響。通常情況下,它可以分為6~8個檔次,但是實驗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就是平場消色差物鏡。如果使用鏡頭的檔次太低,就會直接影響成像的質量,所以在實驗中應該盡量使用檔次≥平場檔次的物鏡。(2)聚光鏡孔徑光欄的影響。在選擇聚光鏡孔徑光欄的過程中,可以將物鏡的數(shù)值孔徑作為參考值,盡量讓兩者的數(shù)值相符或者接近,這樣可以達到最佳的圖像分辨率,提高成像的質量。(3)調焦系統(tǒng)的影響。這一系統(tǒng)是偏光顯微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調焦的精度也會對實驗結果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對于生物學的初學者或剛接觸偏光顯微鏡的操作者來說,要想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就需要熟練使用調焦系統(tǒng),快速找到圖像并聚焦。(4)機械平臺的影響。偏光顯微鏡的載物臺在對巖石切片進行觀察時,會經常對其進行X、Y移動。如果是雙層的機械移動平臺,因其精度和穩(wěn)定性較好,所以能在觀察顯微圖像時提供好的成像質量。(5)視場光欄的影響。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jù)不同的被檢物體的區(qū)別和物鏡倍率開啟到合適的位置來選擇視場光欄,如開得過大或過小,顯微圖像的視場亮度會受到影響。(6)照明系統(tǒng)的影響。照明系統(tǒng)如采用溫度低、色溫較高的照明裝置,觀察到的是分辨率和銳利度極高的顯微圖像。
5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礦石成像的鑒定法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首先,巖石薄的厚度一定要符合實驗要求,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鏡下觀察。其次,偏光鏡的工作條件的選擇必須達到要求,否則實驗
發(fā)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