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難采、難選、難冶礦多,易采、易選、易冶礦少
在已探明的鐵礦儲量中,有1/3是微細粒嵌布的難選赤鐵礦。需選貧礦中,磁鐵礦占貧礦總量的48.8%,釩欽磁鐵礦占20.8%,赤鐵礦占20.8%,混合礦(磁赤、磁菱、赤菱鐵礦的共生礦)占3.5%,菱鐵礦占3.7%,褐鐵礦占2.4%;我國鋁土礦資源總量98%以上為加工耗能大的一水硬鋁石;我國部分礦山鉛鋅礦品位雖然較高,但相當大一部分氧化礦暫難有效利用。如我國最大的蘭坪鉛鋅礦,數以百萬噸計的氧化礦只能堆放待用。這些難選冶礦產在近期內難以開發(fā)利用。
3.共生、伴生礦床多,單一礦床少
我國礦產賦存另一個特點是共生、伴生礦床多,單一礦床少。如我國銅鉛鋅礦共伴生組份復雜,選礦難度較大。在有色金屬礦山中,共伴生有用組份大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綜合回收利用。45種共、伴生組份中,可利用33種,綜合回收的金屬量占全國金屬總產量的15%。綜合統計資料顯示,35%的黃金、90%的銀、100%的鉑族元素和75%的硫鐵礦都是通過綜合利用得到的。
4.中小型礦床多,大型、特大型礦床少
以大宗有色金屬銅、鉛、鋅為例:我國已勘查的900多個銅礦山中,儲量超過50萬噸的僅占1/3。全球已探明儲量超500萬噸的60個大型礦山中,我國僅有玉龍銅礦和德興銅礦兩個,且排位居后。世界鉛鋅礦儲量超500萬噸的有39個,我國僅占3座。
中國礦產資源的特點決定了必須開展綜合利用研究,才能有效地利用這些礦產資源。
。ǘ┑V產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地質找礦的關系
1.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是地質找礦的前提
開展地質找礦首先要解決什么是“礦”的問題。所謂“礦”是依據礦產工業(yè)指標圈定的有用礦物組份,通常用礦石品位表示。礦石品位,是指金屬礦床和部分非金屬礦床(如磷灰石、鉀鹽、螢石等)中有用組份的富集程度及單位含量。礦石品位高低決定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價值大小、加工利用方向與生產技術工藝流程等。原礦品位的高低表示原礦的富貧程度,精礦品位的高低則反映某種回收成分,選人精礦中的富貧程度。礦石的工業(yè)品位是重要的礦石工業(yè)指標,隨國家經濟政策、科學技術的進步、礦床地質條件及礦石需求程度而變化。如19世紀初,含銅量10%的銅礦才加以開采,而現今含銅0.5%的斑巖銅礦已大規(guī)模開采。開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不僅可以降低礦石工業(yè)品位,增加礦產產量;而且可以綜合回收共伴生礦產資源,發(fā)現新型礦產資源,增加礦石品種,擴大找礦范圍,減少廢物排放,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的經濟效益、社會協議和環(huán)境效益。
發(fā)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