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層氣開采過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煤層氣井的產能分析對煤層氣的開發(fā)至關重要,通過對煤層氣的研究,我們可以制定出合理的生產制度,才能夠做好施工規(guī)模與投資回報率是正比的關系。
本文主要對數值模擬法、產能歸一法統(tǒng)計法以及靜態(tài)地質參數對比法三種煤層氣產能評價方法進行對比分并對三種方法的優(yōu)勢和缺陷進行分析。
其產氣量、產水量等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煤層氣井產能狀況是煤層氣開發(fā)決策和設計的重要依據,也是關乎煤層氣產業(yè)能否順利發(fā)展的關鍵問題。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對煤層氣井產能進行定量預測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以往對煤層氣井產能(主要是產氣量大小) 進行定量預測的主要方法有數值模擬法、物質平衡法和典型曲線法。
一、數值模擬法
數值模擬方法是氣藏工程和數值模擬技術相結合的產能預測技術。該方法的要點是應用數值模擬技術擬合氣藏工程產能研究結果,使氣藏動態(tài)模型能較好的模擬不同結構儲層的氣井產能特征,從而獲得較為可靠的氣藏開發(fā)指標。20世紀 80 年代至今,煤儲層數值模擬技術的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階段,考慮的因素逐漸全面,模擬結果逐漸接近于實際。
1.最早的數值模擬技術來源于常規(guī)天然氣儲層數值模擬,如 STARS、ECLIPSE、GCOMP 等模型或軟件,只考慮了單孔隙結構、兩相或多氣體成分達西流、瞬時氣流等因素,對吸附性的描述采用的是 K值平衡模型,假設煤微孔隙壁上吸附氣體與孔隙中游離氣體的壓力處于連續(xù)平衡狀態(tài)。 這類模型忽略了煤層氣解吸過程,不能反映客觀存在的解吸時間,沒有真實反映煤層甲烷賦存、運移的特征,造成預測的煤層甲烷產量高于實際產量,顯然不符合煤儲層的特點。
2.20 世紀 80 年代末期至 90 年代,建立了非平衡吸附動力學模型,先后研發(fā)出以 COALGAS、COMET2、SIMEDII 等為代表的煤層氣產能數值模擬專用軟件。其中的動力學模型,考慮了煤儲層雙重孔隙介質、費克擴散定律、朗格繆爾吸附等特性,但對達西流的描述仍只有幾種有限的氣體成分。 由于這類模型考慮了煤層氣吸附特性及由微孔隙到裂隙的擴散過程,較好的反映了煤層氣賦存及運移機理,比平衡吸附模型前進了一大步,模擬結果可靠性大為提高,模擬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發(fā)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