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源的本質是多學科合作,它借用自然科學技術等手段讓考古材料“說話”。本次文明探源工程依托第四系地質學、地層學、巖石學、同位素等技術方法,對東太湖地區(qū)自然資源環(huán)境特征進行分析研究,對木瀆古城遺址出土石制品進行巖礦鑒定等,能夠更全面科學地提取文明遺址中的關鍵信息,幫助認識并恢復古代人類社會的歷史。
該隊與蘇州考古部門聯(lián)合開展野外調查,最終認為,木瀆盆地的石制品資源豐富,時代從良渚時期延續(xù)到東周時期;彭家墩的玉器資源可能來源于外地,而石料則來自本地;分析盆地內早期定居點的選址與形成,當與本地的石料資源密切相關,是一處因資源而形成的聚落。
據(jù)了解,該隊還將通過綜合運用地質遙感、物探、測繪、調查、勘探等“空天地”新的科學手段,開展古氣候、古沉積環(huán)境、微地形地貌、水系特征等專項研究,進一步探明地域文明演進與環(huán)境變化的關系,深度服務文明起源、形成、發(fā)展的探索,以“地質+考古”雙輪驅動促進地域文明探源取得新突破,助力江蘇文化強省建設!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