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對穩(wěn)定階段。包括太原組上部、山西組中下部,含8個煤層(3-1O號煤),旋回有1O段為5-14號,這一段在旋回、巖相上是復雜的。由于這時地殼活動有所加強,不論在幅度上和運動頻率都與前不同,時而為海相,時而為陸相。巖性差異也較大,各類沉積都有,不僅有陸相的各種不同顆粒的砂巖、泥巖和粘土巖,而且還有厚層的海相泥巖。如4、8煤頂板含有豐富的動物化石,7煤頂板灰黑色泥巖也很厚.所含化石有時為植物碎片,時為動物化石,為瀉湖相之產(chǎn)物。說明在此階段,由于地殼幅度加強和活動頻繁,旋回~巖性復雜、多樣化。
③下降階段。完全由陸相沉積組成。由15- 18旋回組成,共含有1-2號煤層,煤層較薄,有時僅有層位,有時甚至被河流相所代替,故此本階段以河流相為主,次為河漫灘相、沼澤相、湖泊相。巖性主要以砂巖為主,具有交錯層理、波狀層理。也具有含粘土質(zhì)粉砂巖、泥巖。
綜上,三個階段雖特點各異,但總的趨勢是地殼不斷上升,海水逐漸后退,最后完全為陸相所代替。3、7、12、l3號煤是本區(qū)主要可采層.各煤層沉積環(huán)境受三個階段所控制。如3、7號煤層位于相對穩(wěn)定階段第8旋回和13旋回頂部。兩煤組都是由過渡相向陸相遷移時所形成泥炭沼澤相,后又被湖泊相沉積所覆蓋。由此可知,優(yōu)越的聚煤條件是過渡相與陸相的交界地帶。12、13號煤層底板和頂板都可能為瀉湖相沉積,上下都為海相。
2 標志層法
本區(qū)含有三層區(qū)域性的標志層,即4、8、12號煤層的海相泥巖頂板,均有明顯差異,即其巖層厚度、動物化石種類、個體大小、含量及黃鐵礦結(jié)核分布情況等各不相同。
①4號煤層頂板。位于山西組上部,黑色致密無層理,貝殼狀斷口,含石燕、海百合莖、珊瑚等化石.通常厚5.0m,頂界距3號煤層平均厚5.Om,是3煤、4煤的對比依據(jù)。
②8號煤層頂板。位于太原組頂部,黑色致密無層理,含菱鐵礦結(jié)核,含腕足類、腹足類海相動物化石,化石個體較大。平均厚10m,為8煤的對比依據(jù)。
、12號煤層頂板。黑色致密含大量菱鐵礦、黃鐵礦結(jié)核,貝殼狀或參差狀斷口,含海相動物化石:腕足類,石燕、長身貝,腹足類螺以及海百合莖、珊瑚等。平均厚度11.5m,是12煤的對比依據(jù)。
發(fā)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