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礦田地質特征
地質概況水口山礦田位于衡陽斷陷盆地的南緣。礦田由老鴉巢鉛鋅硫礦床、鴨公塘鉛鋅銅硫礦床、中區(qū)(百步磴)鐵銅鉛鋅硫礦床、康家灣鉛鋅金銀礦床、溫塘鉛鋅礦床以及龍王山金礦床、老鴉巢金礦床、仙人巖金礦床等組成,面積約600km2。礦田范圍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是二疊系,其次是中上石炭統(tǒng)壺天群白云巖以及部分泥盆系錫礦山組。泥盆、石炭系地層主要分布于礦田南部、西部及東南部,二疊紀地層分布于礦田中部(圖3.8.2)。下二疊統(tǒng)棲霞組(P1q)主要是含碳質條帶狀灰?guī)r,含燧石灰?guī)r,是鉛鋅金銀的主要賦礦層位;當沖組(P1d)為含鐵錳硅質巖、硅質頁巖、泥灰?guī)r、泥質頁巖,是金礦主要賦礦層位。礦田有不少地方被中新生界紅層覆蓋。
礦田構造與巖漿活動燕山期運動使二疊紀地層產(chǎn)生一系列近南北走向褶曲、斷裂構造及淺成、超淺成中酸性巖漿活動。礦田出露的主要有花崗閃長巖及一些花崗巖、石英閃長斑巖巖脈。前者與成礦關系密切。
礦床類型及主要礦區(qū)的礦體規(guī)模《中國礦床》專著(上冊)將水口山鉛鋅礦劃歸為夕卡巖型礦床。湖南有色二一七隊經(jīng)多年來的地質勘查和科研工作,認為該礦田中的礦床是多成礦作用、多階段的復成因礦床。礦田內既有內生礦床又有外生礦床。內生礦床有接觸交代型和熱液交代充填型兩種。內生礦床,按各礦床產(chǎn)出位置,礦物共生組合,礦石結構構造,以及礦床成礦物理化學條件又進一步分為5個亞類,即①接觸交代型夕卡巖鐵銅(鉛鋅)黃鐵礦礦床;②熱液交代充填型鉛鋅黃鐵礦礦床;③層間破碎硅化角礫巖熱液交代充填型鉛鋅金銀礦床;④隱爆角礫巖熱液充填型金礦床;⑤斷層破碎帶硅化角礫巖充填型鉛鋅礦床或金(銀)礦床。外生礦床分為風化淋濾型和沖積砂礦。礦田內的大中型礦床主要地質特征:
接觸交代型夕卡巖鐵銅(鉛鋅)黃鐵礦礦床以中區(qū)(百步磴)礦床為代表。該礦床分布于鴨公塘倒轉背斜軸部,3號隱伏花崗閃長巖體超覆于二疊紀地層的南東接觸帶中,以鐵銅硫為主的接觸交代型礦床。礦化帶長2000m,厚10~40m,延深700m。礦體產(chǎn)狀隨接觸帶產(chǎn)狀變化而變化。有兩個礦體,其中1號礦體規(guī)模最大,已控制長500m,延深400~500m,厚3~28m,平均10m左右。礦體形態(tài)為扁豆狀、 不規(guī)則狀。平均品位: Fe 24.98%,Cu 0.54%,Pb 0.1%~1.23%,Zn 0.35%~0.7%,S 15.25%。圍巖蝕變主要有夕卡巖化,分布于灰?guī)r與巖體接觸帶上以及角巖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硅化、大理巖化等。礦化蝕變帶長1300m,寬10~50m,是尋找鐵銅(鉛鋅)硫化物礦床有望地帶。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