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個身體由單個細胞組成原生動物即單細胞動物。
具有一般細胞所有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細胞器(線粒體、核糖體、內質網等)。這種單細胞又是一個具有一切動物特性和生理機能的、獨立完整的有機體。如具有運動、消化、呼吸、排泄、感應、生殖等機能。
以上生理機能是由各種特殊的細胞器來完成的:如:運動胞器———纖毛、鞭毛;攝食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感覺胞器———眼點;調節(jié)體內水分的胞器———收集管、伸縮泡。
原生動物的定義:原生動物是一個完整的、能營獨立生活的、單細胞結構的有機體。
2 身體微小
3 原始性:無論是形態(tài)結構還是生理功能在各類動物中是最簡單、最原始的,反映了動物界最早祖先類型的特點。
4 有特殊的適應性
在不良環(huán)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結構后縮成一團,并分泌膠質在體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與外界環(huán)境隔開,新陳代謝水平降低,處于休眠狀態(tài)。等環(huán)境條件良好時又長出相應結構,脫囊而出,恢復正常生活。
5 群體單細胞動物。特點:由多個單細胞個體聚合而成的群體,但絕大多數群體內的單細胞個體具有相對獨立性。如盤藻、空球藻、實球藻、團藻等。
形態(tài)功能
原生動物的形狀變化很大。有原生質隨意流動、形狀不定的變形蟲,有結構精巧、宛如雕刻著花紋的工藝品的放射蟲和有孔蟲。同一種類可因處于生活史的不同時期或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而改變形狀。個體大小一般在10微米~1毫米之間。最小的只有2微米(如寄生在紅細胞中的巴倍蟲,大的長達19厘米(如早新生代的錢幣蟲)。
1.細胞膜:原生質體外面有一層細胞膜,使原生動物和外界環(huán)境隔開。任何物質滲入體內或排出體外都必須通過這層細胞膜。植鞭毛綱中的衣滴蟲等在細胞膜外還包有細胞壁,但在眼蟲則為有彈性的表膜。正是由于這種表膜構造,使大多數原生動物既有比較穩(wěn)定的形狀,又能夠行動自如。變形蟲的表膜薄,有利于伸出偽足。有些鞭毛蟲、肉足蟲、纖毛蟲有硅質、鈣質、纖維質的外殼,人們認為這些外殼的基質是在細胞內形成后再移到表膜外的。
2.細胞質:一般可分為透明、致密的外質和液態(tài)、流動的內質。細胞質中含有各種顆粒(油滴、淀粉、副淀粉、色素等)和各種細胞器(線粒體、高爾基器、溶酶體等)。高爾基器在鞭毛蟲中很多,在纖毛蟲中缺如或不發(fā)達。高爾基器與細胞合成產物的精制、加工和儲存有關,如在合尾滴蟲、鱗殼蟲、放射蟲等體表呈圖案排列的鱗片,這些鱗片就是在高爾基器的泡囊內形成的,然后這些泡囊移到內質膜,鱗片再按一定的圖案排列在體表面。電鏡觀察揭示大多數纖毛蟲的線粒體的內膜向內突入,形成管狀的嵴,但在一些鞭毛蟲是片狀或盤狀嵴,在變形蟲和簇蟲是泡囊嵴。寄生在反芻動物胃中的厭氧纖毛蟲的線粒體是沒有嵴的囊,腸袋蟲的線粒體則是有嵴與無嵴的混合體。許多植物性鞭毛蟲和某些其他原生動物有呈紅-紫色的色素顆粒,稱為血色素,如雨紅球蟲、吉尼眼蟲、紅眼蟲、赭蟲。天藍喇叭蟲的外質含有1種喇叭色素,因而蟲呈藍色。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