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陽煤田的巖煤層對比
李樹德 ,柯? ,孔令珍
(1.東北煤田地質局一0三勘探隊,遼寧遼陽l11004;2.沈陽煤業(yè)集團地測處,遼寧沈陽l10122)
摘要:采用巖相旋回法、標志層法和煤巖層組合特征等多種方法,對紅陽煤田的巖煤層進行綜合對比,認為該煤系沉積穩(wěn)定,標志層明顯,易于辨認及對比,巖性、巖相變化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具有比較明顯的旋回結構,煤層層位在旋回上有一定的分布規(guī)律,為一套海陸交互相濱海平原型沉積。
關鍵詞:巖煤層對比;沉積旋回;紅陽煤田
中圖分類號:P618.11 文獻標識碼:A
紅陽煤田是遼寧省重要的煤產地之一,其含煤地層為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組和二疊系山西組,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C3t),煤系地層厚度85m左右,是紅陽煤田中的主要含煤地層。煤層編號7-14,其中下部的12、13號煤層為全區(qū)主要可采層。山西組(P1sh),厚度1lOm左右,含煤7層,編號1-7號,其中3、7號煤層可采。該煤系沉積穩(wěn)定,標志層明顯,易于辨認及對比,巖性、巖相變化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具有比較明顯的旋回結構,煤層層位在旋回上有一定的分布規(guī)律,隸屬為一套海陸交互相濱海平原型沉積。
紅陽煤田勘探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經過幾十年的勘探和礦井實踐,該區(qū)先后建成了紅菱煤礦、林盛煤礦、西馬煤礦和紅陽三礦等大型礦井。筆者根據多年來勘探、礦井調查,歸納整理,認為采用巖相旋回法、標志層法等進行綜合對比,對煤礦生產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該煤田隸屬于華北石炭二疊紀含煤建造大型凹陷內,其含煤地層具典型的海陸交替特征,是濱海平原型沉積產物。紅陽煤田含煤地層具有以下特點:煤層層數多而且較薄,各煤層厚度、層間距變化甚小,結構單一或簡單。標志層發(fā)育,不僅層數多,而且穩(wěn)定.好辨認,易于對比。含動物化石的海相泥巖數層,粘土層一般見于煤層底板,在近煤層處可見到菱鐵礦和黃鐵礦結核。其巖性由各種粒度的砂巖、粉砂巖、泥質巖、炭頁等組成。一般呈現灰色、灰白色、灰黑色、黑色等顏色。含煤地層的特點及巖性巖相旋回柱狀圖上顯示的沉積關系,說明該含煤建造為海陸交互相沉積。
發(fā)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