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不夠充沛,老吉們擔心大股東增資,"我們掏的是自己的腰包,人家掏的是銀行的腰包.真要增資的話我們力度肯定跟不上,只能眼瞅著股權稀釋到一點點."
另一重風險來自政策變化,幾番折騰后,老吉有足夠理由相信未來政策天平不會向民營煤礦傾斜,剩下的股份也未必捂得住.
對把煤礦交給國有企業(yè)就能減少礦難的說法,老吉并不認同.2009年2月22日的屯南礦難,死亡70余人,而屯南礦是西山煤電集團所屬的大型現(xiàn)代化礦井.
實際上,在開采領域硬挺的人并不多.部分"煤堅強"計劃跳出原煤開采,在產(chǎn)業(yè)鏈上下游移動,許多"煤老板"早已將煤化工當作放雞蛋的另一個籃子.晉城最大民營企業(yè)蘭花煤炭實業(yè)集團走過曲折的轉型之路,1998年煤炭市場掉到谷底,創(chuàng)始人賀貴元決定遠離主業(yè),跑到太原辦過生物制藥企業(yè)、跑到北京辦了兩個網(wǎng)絡企業(yè),還有納米碳酸鈣企業(yè)等,什么概念最火就做什么,但四處碰壁,幸虧及時撤退,又回到主業(yè),轉向煤化工,目前已是全國五大尿素生產(chǎn)企業(yè)之一.
在與山西河津隔黃河相望的陜西韓城,黃河煤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保平正運作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煤化工焦化項目--龍門煤化工.李不修邊幅,皺巴巴的西裝里套著件大紅背心,他是"煤老板"中的思想家,做煤礦工人的時候,三年讀了2000本書,讀得最熟的是《資本論》,認為《資本論》中說得最對的是剩余價值.
李保平自稱在《資本論》指導下,二十年前定下了三步走,第一,盡快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第二進入大工業(yè),第三,進入投資領域."除了和煤有關的我不干,在西北地區(qū),離開煤就是放棄優(yōu)勢,可單純搞煤是高危行業(yè),你不能和政府對抗."
李保平手里還有幾個礦,地下大概有3.5億噸的資源量,為降低風險,盡管陜西并未出臺強硬政策,李主動將控股權給了國有企業(yè),若發(fā)生事故由對方承擔責任.化工項目則與陜西煤化工集團合作,陜煤地下有300億噸煤資源,這是吸引李的原因之一.
時常有取經(jīng)者拜訪賀貴元與李保平,新一輪煤化工投資熱隱約浮現(xiàn),走進煤老板的辦公室,往往會發(fā)現(xiàn)墻上釘著工程規(guī)劃圖.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